实验目的
本实验项目适应我国幼教事业发展的需求,以培养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创新应用型幼教人才为目标,坚持“学生中心、问题导向、学科融合、创新实践”的实验教学理念,按照“虚实结合、以虚补实”的原则,以辨析与回应婴儿的啼哭为切入点,选取保育与教育(简称“保教”)情境中0-12个月不同月龄婴儿的11种啼哭类型,采用3D建模、动画、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技术自主研发了婴儿啼哭辨析与适宜性保教虚拟仿真实验,以解决现实中专业化保教人才培养的瓶颈:
第一,实验对象特殊。由于婴儿的脆弱性、成长的不可逆、真实婴儿实验的危险性及社会伦理等因素,学生难以以真实的婴儿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反复实践。
第二,实验资源缺乏。婴儿用啼哭表达需求,正确识别啼哭并及时回应是科学保教的关
键,而现实中训练学生对婴儿啼哭进行辨析和适宜性保教的资源稀少,且缺乏系统化、完整性;同时,受研究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优质实验资源的共享程度偏低。
第三,实验环境匮乏。学生专业化保教能力的获得需要在真实或类似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大量实践,而现有托婴机构数量与质量远远无法满足高校学生批量见习与实习的需求。
为解决专业化保教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实现国家培养卓越人才和创新人才的战略目标,我校依托国内学前教育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和我校的山东省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多模态信息技术与学前儿童适宜性发展融合创新团队,结合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信息技术科学、物理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成果,整合儿科医院、婴幼园的临床经验和实践,在“婴幼儿保育与教育”课程中开设此虚拟仿真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本项目达到如下实验目的(见图1):
(1)掌握婴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指标。
(2)理解婴儿啼哭的含义、诱发因素、类型及典型特征等。
(3)掌握辨析婴儿啼哭的多元技术方法。
(4)具备敏感回应婴儿的啼哭并开展适宜性保教的能力。
(5)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对项目平台中上传婴儿啼哭数据的照护者提供咨询与答疑。
图1 实验项目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