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原理(或对应的知识点)
知识点数量: 17 (个)
(1)实验原理
啼哭是婴儿在前言语阶段表达需求的方式,包括声音、动作和表情等。对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最迅速时期的婴儿,准确辨析其啼哭所传递的生理、病理及心理信息并及时有效回应,对保障婴儿的健康成长、帮助婴儿建立安全感、促进婴儿大脑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① 啼哭是婴儿对内、外各种刺激综合反应的表现形式
婴儿因尚不能用语言表达,大多以啼哭的形式表示机体不适和需求。照护者应细心观察,根据婴儿啼哭的声音、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分析其原因,及时做出判断。婴儿啼哭的原因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啼哭原因主要有饥饿、排泄、过冷或过热、脚趾缠物等物理刺激致不适等;病理性啼哭原因主要是婴儿患有某种疾病,出现伴随症状,导致身体不舒服或感觉疼痛等。
② 啼哭时的声音、表情、动作等反应婴儿的健康状况
生理性啼哭:哭声一般比较洪亮,婉转有力,节奏规律,初起哭声不太紧迫,渐而哭声加剧,总体时间短暂;除哭闹外,无其它症状。一般哭而无泪,精神、食欲良好,面色、体温正常,满足需求后啼哭即止。生理性啼哭主要包括大小便啼哭、饥饿啼哭、闹觉啼哭等3种典型类型。
病理性啼哭:啼哭时常剧烈,呈持续或反复性,不能用抚慰、逗引、饮水、进食等方法止哭。哭声尖锐刺耳,节奏不规律,常伴有烦躁不安、头背后仰,甚或面色苍白,精神萎靡;也有哭声嘶哑低弱。病理性啼哭主要包括病理性黄疸、肠绞痛、湿疹、腹泻、接种疫苗不适、口腔溃疡、出牙痛、感冒等8种典型疾病引发的啼哭。
③ 不同类型啼哭的波形图及其对应的语谱图具有明显的规律和差异
婴儿在不同状态下的啼哭声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在语音所呈现的基频、能量等方面。运用Praat软件,将收集的啼哭音频进行处理,呈现该音频的波形图和对应的语谱图,分析波形图中波形振动的规律性和语谱图中呈现的基频、短时能量等特征,可为婴儿啼哭辨析提供一定的依据。(见图2、图3)
波形越密集,啼哭音调就越高;波形幅度越大,啼哭响度就越大。当婴儿因正常的生理性需求而啼哭时,情绪变化相对稳定,波形幅度较小,响度较低,波形振动的规律性较为明显。当婴儿处于病理性或疼痛状态时,由于情绪不稳定,啼哭声音波形的幅度较大,波形更加密集,振动更加无规律性。
从基频方面看,基频成分在语谱图上是所有横条纹中频率范围最低的那条。身体健康的婴儿啼哭的基频约为400–600Hz,从图谱上看有轻微的上升-下降。生病的婴儿特别是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会出现异常的啼哭特征,从频谱图像上看,基频升高,基频变化增大,图谱变化不稳定。
从短时能量方面看,语音的能量随着时间变化,语音信号的能量特征和啼哭信息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对于婴儿来说,往往他们高兴、愤怒、饥饿时,声音能量会伴随着这些情绪而发生变化。不舒服、困倦等情绪发生时,往往声音能量会低于高兴、平静的情绪。能量值的大小通过颜色表示,颜色越深,表示该点的语音能量越强。语谱图颜色深的区域所占面积越大,谐波成分越密集,表明语音能量越大。
图2 饥饿啼哭波形图及对应的语谱图
图3 肠绞痛啼哭波形图及对应的语谱图
④ 适宜性保教有助于婴儿大脑的发育
婴儿出生时,脑重是成人的四分之一,12个月后是成人的四分之三。婴儿大脑的成长速度比15岁的青少年快1000倍。(见图4)如果对婴儿的刺激不足或不当,会导致脑部发育不良,脑容量比同龄婴儿减少20%至30%。如婴儿因感觉不适而啼哭时,体内的压力水平就会升高,这种较高的压力水平长时间持续的话,就会引起脑细胞死亡。因此,照护者对婴儿啼哭进行适宜性保教,即做到回应的敏感性与科学性,能帮助婴儿建立安全感并有助于大脑的发育。
图4 大脑发育进程
(2)对应的知识点(见图5)
① 婴儿啼哭的含义及原因;
② 婴儿啼哭的两大类型及典型特征;
③ 婴儿饥饿啼哭的表征及保教;
④ 婴儿大小便啼哭的表征及保教;
⑤ 婴儿闹觉啼哭的表征及保教;
⑥ 婴儿黄疸啼哭的表征及保教;
⑦ 婴儿肠绞痛啼哭的表征及保教;
⑧ 婴儿湿疹啼哭的表征及保教;
⑨ 婴儿腹泻啼哭的表征及保教;
⑩ 婴儿接种疫苗不适啼哭的表征及保教;
⑪ 婴儿口腔溃疡啼哭的表征及保教;
⑫ 婴儿出牙痛啼哭的表征及保教;
⑬ 婴儿感冒啼哭的表征及保教;
⑭ 波形图及其对应的语谱图与婴儿啼哭类型的关联性;
⑮ 照护者对婴儿啼哭回应的敏感性与婴儿个性发展的关系;
⑯ 婴儿生长发育的关键指标;
⑰ 婴幼园的结构布局、设备设施、材料投放情况等。
图5 知识点结构图